【十年·中国观察】小屏改变大时代 移动互联网重构中国人生活******
中新社北京9月25日电 题:小屏改变大时代 移动互联网重构中国人生活
中新社记者 马学玲 袁秀月
“如果有一天意外离开这个世界,我的这些账号怎么办?”
因为担心多年经营的网络账号得不到妥善处理,中国上海一位年轻的自媒体博主为自己的数字遗产立了一份遗嘱。这份遗嘱里,记录了另一个“她”——一个数字化的存在。
1000多公里外的陕西,八旬老太崔淑侠对着屏幕,操着方言销售家乡的大红杏:“这杏好吃得很,额(我)给你咬一口,额(我)还没牙,好吃得很。”
三天吸引上千粉丝,每天助销家乡红杏过万元人民币,人们称她为“网红奶奶”。
一小一老“逆龄”操作的背后,是移动互联网改变的今日中国。
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中国什么?可以从一个二维码说起。
收款码、付款码、乘车码、点餐码……无数普通人从二维码开始走进移动互联网的世界,同时也打开中国数字经济时代的大门。
十年间,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增长超6亿,移动互联网不断展示着改变现实的力量。电商、社交、游戏、移动支付、资讯等各类APP涌现,互联网创业热潮席卷全国,截至2021年底,中国境内外互联网上市企业跃至155家。评论指出,庞大的网民构成了中国蓬勃发展的消费市场,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。
中国社科院发布的“数字经济蓝皮书”显示,2010年至2015年,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11.2%,2015至2020年达10.1%。中国数字经济,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。蓝皮书预计,“十四五”时期,中国数字经济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,数字经济整体的年均名义增速为11.3%。
中国人的生活在移动互联时代得以重构,就餐、出行、购物、就医等都转移到网上。文化娱乐方式、时尚观念以及消费理念,也随着互联网的风向而变。
移动互联浪潮之中,社会交往方式随之巨变。很多年轻人习惯通过互联网寻找同好,与群体及社会互动。像崔淑侠这样的银发群体,也从数字技术的边缘成为移动互联网新的“流量池”,短视频、直播成为老年人新的社交方式。
一些独特的网络文化产生,网络流行语、表情包成为年轻人日常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。作为真正的“网络原住民”,中国的新生代有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。他们兴趣广泛,充满热情,崇尚个性表达,也热爱传统文化。他们有主见不盲从,拥抱他人也相信自己。
不管是让田园梦走向世界的李子柒,还是拥有众多粉丝的举重冠军吕小军,抑或是冬奥赛场上的苏翊鸣、徐梦桃,他们代表着新一代中国年轻人的视角。
移动互联网,不仅改变了现实中的中国,也改变了世界眼中的中国。
19年前,希腊《希华时讯》总编辑梁曼瑜刚出国时,有外国朋友问她:“你们中国人家里有电视机吗?”这让她啼笑皆非。
如今,许多希腊朋友用上了中国生产的手机,用中国企业搭建的跨境电商平台购物,希腊民众颇为关心的话题变成中国的经济、科技和文化。
过去十年间,中国互联网企业及其推出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产品,已成为“中国智造”的一张新名片。
许多中国应用在海外市场拥有大批的用户,并在海外落地生根,发展出适合当地的互联网应用模式。通过移动互联网,中国的文化内容也正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,中国的网络文学、汉服文化、网络游戏纷纷“出海”,拉近了中外年轻人之间的距离。
“海外粉丝好奇的不仅是中国发展有多快,他们更在意普通人的生活方式——中国的外卖小哥、快递员、农民,甚至包括李子柒。”歪果仁研究协会会长、联合创始人高佑思说。
像高佑思这样的外国网红,在中国移动互联网上并不少见,甚至已成为一种现象。有人调侃,如今的中国互联网,遍地都是“老外”。外国网红和中国粉丝,越来越多的互动和碰撞,正在打破彼此间的文化“次元壁”。
小屏改变大时代,移动互联网通过连接万物、信息流通,改变了人们生活的点滴,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。但其带来的系列次生负面问题不可忽视,值得反思。
数据鸿沟、算法陷阱、信息茧房、社交疏离、注意力缺失、隐私泄露、电信网络诈骗……人们在拥抱数字化生活时,不得不直面这些困扰。
去年,中国制定施行个人信息保护法,不久前又通过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。时下,中国各地数字经济领域立法动作频频,全国层面的立法计划也列入议程。
加速向数字化转型的中国,在全力驱动产业发展的同时,亦在致力用法治驯服“数据”,推动技术发展“去恶向善”。(完)
蒋万安就任台北市长受瞩目,台媒:迎面而来的即是市政问题****** 【环球时报综合报道】台湾22个县市12月25日举行县市长就职典礼,其中台北市长蒋万安最受关注。 台北市长交接典礼25日在台北市政府举行,新任台北市长蒋万安在“行政院副院长”沈荣津监交下,从卸任市长柯文哲手中接过印信。马英九、前台北市长黄大洲、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等人都到场观礼。台湾经济日报网称,柯文哲在分享经验时表示,面对庞杂的市政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,每次他都问同仁一个问题,“如果50年后再回头看这个问题,我们现在要怎么做决策?”这样大家就很清楚应该选择哪一个政策了。 岛内对于这名卸任市长的未来动向很关注。当被问到对2024年选举准备如何时,柯文哲回应说“平常心就好”。 新任台北市长蒋万安在致辞时表示,他上任后有四大优先重点工作,包含疫后重启、留住人才、推动智慧建设以及推广台北地方特色。他说,他提出的政见“一个台北、四项发展、五个中心”获得了台北市民的认可,带着这份托付,“我会把台北的资源与潜力联结起来,彰显台北的特色,体现‘越在地、越国际’的理念,奠定台北成为世界级城市的基础”。媒体询问马英九对蒋万安有什么期许,马英九说,“好好干,做市长不容易,就是要很努力”。 网络温度计25日称,蒋万安刚上任,迎面而来的即是千头万绪的市政问题,台北市是台湾政治、经济、教育以及文化中心,“因此如何带领台北市走出新格局,突破过去几年在疫情影响之下的困境,绝对是新任市长的责任与挑战”。文章列举了蒋万安将面临的难题,包括高房价、人口外流以及生育率低等。 25日,22个县市还举行了正副议长选举。议长部分,国民党获得压倒多数的15席,民进党4席、无党籍3席。副议长部分,国民党12席、民进党2席、无党籍7席、亲民党1席。而在台北市议会共61名议员中,国民党籍的戴锡钦和叶林传当选正副议长。联合新闻网注意到,台湾民众党4名议员都支持国民党的戴锡钦。(陈立非)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佰家富app地图 |